一般认为,艾灸既可以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,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,又可以促使发汗,使邪从汗出。
因此,有些人会在艾灸的时候刻意追求大汗淋漓的状态,认为这样“排毒”效果才好。
但艾灸出大汗其实不是件好事,汗出过多,不但伤津耗气,还可能损伤心血,这是不可取的。
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,艾灸时应尽量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出汗过度,比如说灸量过大、捂得太过等。
艾灸,要以微汗为宜。
艾灸后,如果身体微微出汗,同时感觉通体舒适,没有疲劳不适感,那么,这种出汗,在一定程度上是体内脏腑经络通调、营卫调和、废物自除的表现。
这时,只需注意适当饮用温开水,适时为身体补充水分,同时注意保暖防寒即可。
艾灸后出大汗,过后有虚弱感
排除艾灸过程中操作不当、房间不通风等因素,若艾灸后经常出现出大汗的情况,而且过后有虚弱的表现,就说明有问题了。
这种情况,一般认为与体内正气不足,也就是气虚有关。
中医认为,气为津之主,对津液有固摄作用。气虚的人容易汗出不止,尤其是在艾灸、运动等活动之后。
建议:前期可适当减少灸量,多灸气海、足三里等穴,以培补正气,等气虚状态得到改善了,再循序渐进调整灸量及艾灸穴位。
平时可适当多吃红枣、枸杞、当归、山药等食物,对调补气血也有一定的帮助。
艾灸后出黄汗,甚至染黄衣服
有人艾灸过后,出的汗特别粘,而且颜色发黄,甚至把衣服都染黄了。
平时还经常容易出现口干口苦、脸上出油冒痘、舌苔黄腻、小便色黄等情况。
这些都说明这个人体内湿热已经严重到一定程度了。
建议:湿热源于脾胃,调整脾胃功能是改善体内湿热的关键所在,日常宜多艾灸中脘穴、阴陵泉、曲池穴加强清热利湿的作用。同时搭配艾叶煮水泡脚,加速湿气的排出。
艾灸后出冷汗,摸起来是凉的
有人艾灸过后,用手一摸,发现出的汗是凉凉的。
这与肾阳虚有关,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,若肾阳虚弱,则温煦无力、气化失常,导致阴寒内生。
身体内的寒气大,而艾灸可促进寒气排出,那么排出来的汗会出现凉、冷等情况。
建议:继续艾灸,同时加灸肾俞穴、命门穴、关元穴等有助于温补肾阳的穴位。天气晴朗的时候,出门多晒晒太阳,也有助于散寒补阳。
现在我们都知道,艾灸后出汗,是正常现象,有些出汗还是属于排病反应。
那么,如果艾灸后不出汗,又是什么原因呢?
其实,这种情况,多发生在血虚的人身上——津液与血同源皆属于阴,如果营血虚了,我们体内的津液因之而不足,会出现无汗的情况,需要养血生津以滋其化源。
这时要多艾灸脾俞穴、血海穴、三阴交等穴位,调节体内气血津液,坚持艾灸一段时间,这种情况也会慢慢改善。